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正文

评价改革的学校行动策略

发布时间:2020-11-11 12:00:00文章来源:中国教师报阅读:

学校是实施教育评价改革的终端,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者、执行者和落实者。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学校不能继续坐“等”上级部门的文件、方案或措施,而要在“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价值取向上主动研究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的行动策略。

研读评价改革系列文件,端正评价理念。校长和教师必须深刻理解评价改革相关文件的精神和具体要求,才能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中落实到位。要组织所有教师认真研读一系列国家层面关于教育教学和评价改革的文件,这些文件相辅相成、有机融合,构成了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理论体系。通过学习,学校干部和教师在思想上放弃“五唯”,端正教育评价观,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做好学校评价顶层设计,规划改革步伐。学校教育评价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评价对象涉及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评价内容涉及学科学业评价、德育评价、体育评价、美育评价和劳动教育评价;评价时间涉及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评价技术有纸笔评价和非纸笔评价;评价主体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评价类型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评价功能有评估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评价结果有水平评价和增值评价。

教育评价改革不是孤立的项目改革,是一个综合性与具体性相结合、宏观性与微观性相结合的系统工程,事关学校办学理念、课程建设、学校管理、教学优化、师生活动和校园生活等方方面面。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一个过程,学校必须制定一个理念正确、内容全面、路径清晰、时间合理、措施详细、可行可操、效果可测的评价改革规划。基于本校资源现状和教学实际,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校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校本化教育评价体系,有计划有步骤稳步推进学校教育评价改革。

改进学校教师业绩评价,践行育人使命。优秀教师不仅仅是学科教学专家,更是育人导师,品德优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是育人课程,教师的人格品德表现就是最有价值、最有影响力的课程,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不可估量的教育功能,其意义远远超过课本和活动。

很多学校教师业绩评价中都有师德表现评价,但是内容比较“虚、大、空”,分值很低;评价结果基本上人人得满分,只有教师违规违纪被查处的时候,该栏目分数才被打低分。同时,学科成绩、论文获奖和荣誉称号在教师业绩评价中权重很大,这是“唯分数、唯论文、唯帽子”的典型表现。教师发展性评价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要将师德评价虚实结合,除了遵纪守法、社会公德、家国情怀、文明礼貌和精神风貌等,建议把师生关系、学业负担、后进生帮扶、德育工作等纳入师德评价,从而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实践行动。

改革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凸显过程评价。学校在学期末都会向家长发一份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内容侧重学科成绩结果性评价,不完整、不完善且不符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理念。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必须凸显德育评价、体育评价、美育评价和劳动教育评价,而且要全面丰富这方面内容。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的改革,倒逼学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过程性评价体系,倒逼教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实施过程性评价。

现在的报告单有学生项目获奖内容,缺乏活动参与评价。对于学生成长而言,活动的参与及体验过程比活动的结果更重要。新的综合素质报告单不仅仅有学生德智体美劳学习的结果,更要有学生德智体美劳活动参与的过程性、表现性评价,反映出学生个体的活动参与面与活跃程度;让结果评价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充分发挥评价的评估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同时折射出学校文化的丰富性和特色性。

(作者系浙江省温州市教育评估院质量评价科科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11月11日第7版 

上一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能力

下一篇:海南高考录取工作8月9日至9月15日进行 各高校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招录考生

分享到

版权所有:河南省综合素质评价服务中心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南路7号现代教育(郑航)科技园13层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828号   豫ICP备19009982号-1

河南新未来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