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新闻 正文

中南大学建立三种机制 实施本科生个性化培养

发布时间:2008-10-30 2:02:00文章来源:阅读:

中南大学建立三种机制 实施本科生个性化培养

2008-10-30

  近年来,中南大学以“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为主旨,大力推进本科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高考+面试”的综合评价录取机制、“兴趣+专长”的专业选择机制、“自主+质量”的选课学习机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和个性化培养,拓宽学生对专业、课程、老师和学业进程的自主选择权,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合评价录取,创建“考分+面试”的素质评价机制

  学校将教学改革“关口”提前到招生环节,在教育部高校率先推行综合评价录取试点。参加综合评价录取的考生,高考成绩达到当地一本投档线后,可报名参加由中南大学组织的面试,面试成绩和高考成绩各占50%,共同决定录取结果。面试专家均为校内随机抽取的资深教授,文科和理科每组由20名专家组成,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人文素质、社交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能力、个性特长、公民素质等10项内容。面试中考生匿名进入考场并现场抽题作答,没有标准答案,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特长等能在面试中得以充分展现。试点两年来,有2000余名考生参加了综合评价录取,600余名学生通过综合评价提前被中南大学录取。学校对通过试点招收的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79.5%的学生认为综合评价录取方式比较好,80.85%的学生认为综合评价录取试点应进一步推广。

  为切实提高生源质量,学校还与全国70余所重点中学共建“优秀生源基地”,把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考核前延到基础教育阶段。根据基地共建协议,学校每年选派专家、学者到生源基地中学进行讲学、科普教育等活动,宣传学校以“人本、创新、特色、和谐”的育人理念,每年举办基地“校长论坛”,配合中学开展素质教育,并在高考招生咨询、志愿填报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生源基地的学生。生源基地中学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高等教育的形势和需求,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招生宣传,推荐优秀生源。基地大大密切了大学与中学的联系和交流,学校2008级本科新生有近三分之一来自这些“优秀生源基地”。

  二、早期大类培养,建立“兴趣+专长”的专业选择机制

  据学校教务处统计,有不少大学生由于入学时对专业不了解或考分限制,没有选到理想的专业,入学后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每年全校有上百名学生因此提出退学申请。为此,学校出台了“兴趣+专长”的专业选择机制,打破高考考分对学生成长方向的限制,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与专长,实施早期大类培养,建立多层面、分阶段的专业选择体系。

  从2008年起,学校将原有的78个专业整合为33个“专业大类”,基本是一个院系一个“专业大类”,按同等条件招生并进行前期培养。学生入学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从三个层面重新选择专业:一是同一学科大类的所有学生都在入学1年后,根据学校及各二级学院的规定,在本学科大类内选择合自己的主修专业;二是20%的优秀学生可以跨越院系和学科大类,在全校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主修专业;三是所在学科大类专业方向较多的学生,可以分阶段细化专业方向。例如,信息学院7个专业,新生按同一个“专业大类”、同样的分数线入学,1年后分成两个专业方向,大三再细分为7个专业,学什么专业主要依据学生的个人选择。

  为指导学生真正选好适合自己的专业,学校还开设了由各专业领域内的权威教授主讲的“专业导论”课程,给本科生配备由博士、副教授以上担当的“学业成长导师”,引导学生把功利性要求转化为自我成长性需求,帮助学生根据个性特长和兴趣确定各自的个性化成长方案。

  三、创新教学管理,建立“自主+质量”的选课学习机制

  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培养,学校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学分制为核心构建教学管理新体系,全面推行选课制,试行弹性学制和导师制,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教师、上课时间和学习进程。学校规定:学生可根据学业需要申请缩短或延长学制,也可中途休学进行实践锻炼,本科生的最长学制可延至6年;将选修课程比例从原来不高于25%调整到不低于35%,学生可跨学科专业、跨年级选修课程;除周末外,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安排12个课时的课程教学,学生可根据课程表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为本科生配备导师,组织多名老师同时讲授一门课程,拓宽学生对老师的选择权;增加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建立开放实验室制度,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实施学分制的需要,学校调整了相关组织机构,加大投入,开发了新的教学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了教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系列配套管理制度,为稳步推进改革,确保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调查显示,在校学生中80%以上的人对自主选课学习制度表示欢迎,有90%以上的老师认为这一改革增强了老师的教学质量意识。

(责任编辑 薛丽华)

上一篇:上海财经大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下一篇:杜玉波: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

分享到

版权所有:河南省综合素质评价服务中心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南路7号现代教育(郑航)科技园13层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828号   豫ICP备19009982号-1

河南新未来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