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新闻 正文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发布时间:2012-7-19 3:26:00文章来源:四川省教育厅阅读: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2012-07-19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意见,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为己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协同合作,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走开放的特色鲜明的信息工程大学办学之路。

  一、以学科为龙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对全校所有学科专业进行方向论证和建设评估,按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分层建设原则,优化学科布局。一是实施特色优势学科“提升”工程。实施争创国内行业领域一流、国际知名的学科定位战略,瞄准国际气象科学技术前沿,围绕国家构建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战略需求,重点扶持和发展大气科学、大气探测等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打造特色学科群和特色学科研究平台,培育和提升学科比较优势。二是实施其他学科“推进”工程。提升和巩固电子信息技术学科群以及环境、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主干学科的竞争力;强化和夯实振兴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应用经济学等主要学科的内在实力;拓展和延伸数学、文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与主干学科的关联度。三是实施学科资源“整合”工程。构建“大电子、大气象、大统计、大管理、大经济” 学科平台,进一步梳理专业、专业群、学科群、师资队伍之间的关系,实施学科队伍大兵团作战计划,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链接,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通过多学科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和协调发展提升学校学科整体水平。

  二、以质量为根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工科专业均按照CDIO工程教育模式,重新编写教材,设计评价体系、实验项目等,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解到教育教学各环节,进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施基于项目的团队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有机结合,提升学生工程素质、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所有专业建设为主线,将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将师资、教材、实践教学基地等教育资源,各部门、课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对人才培养的贡献率,统筹整合到专业平台,重新架构教育教学体系,探索适合本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2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项目的具体内容,是学校“特色强校”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将为国家气象事业、统计行业、四川信息产业、国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以能力为重点,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一是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制度。把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要环节,鼓励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开放式办学,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要求理工科实践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30%,文管类不低于总学时的25%;至少每年拨出专款资助50个大学生实践创新科研项目。二是强化实践教学条件、管理和监控保障。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工作,加大对实验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的教学监控力度。三是打造实践教学四平台。打造以“‘成信睿思’科普大讲堂”为重点的学术讲座平台,开展系列学术讲座;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关键的项目研究平台,促进科研进学堂;以大学生科技节和特色学科竞赛为载体的科技竞赛平台,开展科技竞赛;以学生科技类社团活动和(大学生)创业园为核心的基地活动平台,促进学生科技创新。目前,大学生科技节已形成每个专业都有校内竞赛,每年有近万人次参赛的局面。近五年来,学校在 “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等竞赛中获得全国性奖励280多项,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总数均在前7位。

  四、以合作求发展,加强协作办学

  一是探索行业企业及领域协同培养。学校与成都、广元、攀枝花等地市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与中国气象局、国家统计局等部委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与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611所等共建“科研研究中心”;面向医疗器械领域发起成立“四川省中药提取纯化装置创新联盟”和“四川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充分整合行业、部门和地域优势,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探索科研项目协同培养。建立项目合作服务体系,组织教师、学生参加政产学研用产学研对接活动、科学研究、培训与交流。3年来共组织教师及学生参加各地产学研对接活动40余次,向省内企业派出专家100余人。

(责任编辑:王唯)

上一篇:教育部召开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会议

下一篇:努力实现基本消除大班额目标

分享到

版权所有:河南省综合素质评价服务中心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南路7号现代教育(郑航)科技园13层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828号   豫ICP备19009982号-1

河南新未来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和维护